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
學生輔導主任 黃靜媚
校駐社工 林錦雲
第二十期 家長通訊 二零零五年五月
跟據2004的問卷調查,90.3%小學生認為應該自我約束,82.2%小學生認為讀書是他們的責任。由此可知孩子是知道自己應付責任。他們覺得應從「做好自己」開始,然後慢慢向外擴展。
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要先給予適當的「任務」。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錯過了時機,有時會令事倍功半。例如:由幼稚園開始,孩子便應該背書包上學,若到中學才讓孩子背書包,他們會不習慣,或覺得很重、很吃力。又例如:學生應該自己穿校服、結鞋繩。若到高小才讓孩子學習自己結鞋繩,他們會感到自卑。請家長緊記:不要剝削孩子學習的權利,訓練孩子負責任並不是不疼愛他們。 家長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學習放手,讓孩子自發成長。家長不可能照顧孩子一世,孩子必須學懂照顧自己。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小錦囊:
i. 從知、情、意、行四個層面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知,是指認知,包括對「責任」的感知、理解和掌握。情,是指道德情緒,例如完成責任後的滿足感,或逃避責任的內疚感。意,是指人的意志,個人會積極調節自己的活動, 努力實踐自己的責任。行,是指由認知轉化為行為,並能有實踐的技巧。
ii. 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必須加入檢討、鼓勵和讚賞。孩子很想知道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如孩子能妥善完成任務或曾付出努力,他們很想和父母檢討對錯,而父母的認同和欣賞,能增強他們堅持做好任務的勇氣和信心。
iii. 給予的責任必須是孩子能力所及,不宜操之過急,打擊孩子完成任務的信心。
iv. 給予責任或任務時指示必須清楚,而孩子又必須專注地聽講及明白要點。不宜作蜻蜓點水式或遙控的提醒。
v. 父母是孩子的必然學習榜樣,故如想孩子有責任感,父母必須以身作側,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自己在工作崗位的責任及對孩子付起父母的責任。
vi. 權威教養型的父母最能培育出負責任的孩子。權威教養型的父母對子女有合理的要求,並能在適當時候給予獎與罰。父母又會以民主的方式與孩子協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又能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尊重,且有信心面對責任和挑戰,所以能發展出高度的自我接納和自律精神。
vii. 獨斷教養型的父母,傾向以控制方式約束子女的行為,例如:體罰等,忽視子女的心理需求。在這環境長大下的孩子容易養成依賴、逃避的性格。,也有可能變得叛逆和不負責任。
viii. 寬容溺愛型的父母,過度溺愛子女,在子女心智未成熟時給予過分自由,導致子女不能學到自制自律。同時,父母也可能過於保護子女,凡事都代為操勞,子女都是「飯來張口」,不覺得自己要承擔什。
ix. 寬容冷漠型的父母,未能盡責任,有些更忽視子女的心理需求,對他們的行為缺乏管教,有時則嚴加苛責,在這類家庭成長的孩子,容易形成自卑和自我拒絕,對家庭也缺乏歸屬感,較難承擔責任。
要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感,需要重建我們及孩子的觀念,再從實際行動入手,逐步建立他對負責任的信心和體會能承擔責任的喜悅。同時,我們要相信每個年紀的孩子都有一定的能力,放手讓他嘗試他有能力完成的事情,就能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能力,並能建立自信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