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      

駐校社工  譚翠珊姑娘

【聽聽孩子心 - 親子溝通百寶】
第二十六期              家長通訊            二零零七年一月

  考考你 

以下哪些行為是屬於鼓勵孩子與父母分享,

哪些是會阻礙孩子向父母傾訴的呢?看看你能答中多少吧!

 

鼓勵孩子

分享的行為

阻礙孩子

分享的行為

1.    父母放下威嚴的面具,學習說「對不起」和「謝謝」

 

 

 

2. 以命令、批評、責備、恐嚇、嘲笑、貶損等方式教

  導和溝通

 

 

3.    平日主動與子女傾談,多談感受

 

 

 

4. 對於子女的分享,不時以表示感興趣的語句或動作

   作出回應,如微笑點頭、「是嗎?」、「原來是這樣啊!」

 

 

5. 使用開放式問題,如「什麼」、「如何」、「怎樣」等

 

 

 

6. 父母以封閉式的問題與子女溝通,如「係唔係?」、

  「有沒有?」等

 

 

7. 與子女在他/她們的私人空間溝通,如睡房、床上,

  容易讓子女感到輕鬆,從而放心分享私事

 

 

8. 當子女沉默時,因急於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而強迫

   子女分享

 

 

參考答案:

鼓勵孩子分享:第1、3、4、5及7 項          阻礙孩子分享:第2、6及8 項

 


父母與子女傾談時,不妨盡量讓孩子發揮,父母毋須

急於回應,以免打斷子女的說話。

 

父母也可以選擇合適的地點及時間和子女傾談,如一家人吃晚飯時、臨睡前在子女的睡房裡等,容易讓孩子輕鬆及放心分享心事。若父母親太忙時,也可以先回應一下孩子的感受及協議詳細傾談時間。

例如 :

女兒放學回家興高采烈的告訴母親,下星期學校去旅行。

母親的回應:「看來你好像很高興,媽媽現在很忙,吃完飯後再和你傾傾學校去旅行要預備甚麼,現在先幫媽媽收拾桌面,預備開飯好嗎?」

溝通百寶 -- 
眼到、口到、
耳到、手到和心到
 


1. 眼到:專注、溫和的眼神,是打開親子溝通之鑰

 ü 和孩子談話時,用關懷的眼神望著孩子,孩子自然願意向你傾吐心事。

 ü 多留意孩子的表情及身體語言,會較易掌握孩子的喜怒哀樂,能及時

   作出適當反應。

 û 切忌只著眼於孩子的功課表現,忽略孩子的其他能力。

 

      2. 口到:適可而止的說話,能啟發孩子思考

                               ü  多鼓勵,如:「試多幾次啦,你已經有進步了。」

                               ü  多稱讚,如:「我知道你已經好畀心機做!」

                               û  隨意謾罵,只會令孩子有樣學樣。

û         盤問式或命令式的語氣,嘲諷的態度,只會減低孩子和

   你交談的意欲。

 


3. 耳到:用心聆聽孩子的話,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ü 找尋適當的機會細聽孩子向你盡訴心中情、眼中事。

 û 不肯聆聽孩子的解釋和意見,只覺得孩子在「駁咀」,會令孩

子不敢向家人表白,和孩子的關係漸會疏離。

 


4. 手到:隨時給予孩子適當的扶持,增加其安全感

 ü 不時擁抱、用手輕拍孩子的肩膊,有很強的安慰及鼓勵

                    û  對孩子過份保護,服侍週到,也會令孩子失去從嘗試

                                     學習的自由和權利,減低孩子的獨立性和信心。

 

5. 心到:熱愛家庭,是親子互敬互愛的基礎

 ü 對子女有適當的期望,能令家長和子女增加滿足感,

   減低挫折感。

 ü 孩子放學後,正在上班的父母也可抽空給孩子搖個電話,

   表示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