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 黃靜媚輔導主任
第二十八期 家長通訊 二零零七年四月
為人父母,每天都不斷與孩子說話、溝通,以增進親子的融洽關係,亦希望在潛移默化下向孩子灌輸各種觀念,讓孩子建立健康、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可是,在對話的過程中,父母很容易只顧及自己的感受,或固守於自己的個人觀念,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真正需要,久而久之,孩子便感到與父母格格不入,難於溝通,而父母也無法知道孩子的心事,更遑論傳遞正確的道德觀念了!
如果家長能以「關懷」、「體諒」、「誠懇」、「避重就輕」、「疏導情緒」等基本心法與子女談話,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及尊重,孩子便樂於與父母溝通。相反,如家長以消極的責罵方式教育子女,親子溝通的橋樑很容易會折斷。現在介紹一些回應孩子訴求的「金句」與「禁句」,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能掌握與子女溝通之道!
1. 當八歲的孩子說:「讀書好辛苦!」
回應禁句:「辛苦都要讀!」 、 「人人都要讀書的啊!」 、 「不努力讀書,將來怎會
有前途!」
(其實小孩子覺得讀書辛苦、有壓力是正常的事,只要懂得面對、應付便可。但這樣的回應不但不能減少孩子的讀書壓力,反而令孩子感到父母不明白他、不體諒他的感受,或建立「讀書成績差便沒有前途」的錯誤觀念。)
回應金句:「怎樣辛苦?是因為最近功課多了?或是因為考試快到了?讓我們一起試試找辦法減少辛苦!」
(賦有關心和引領思維的回應令孩子感到父母尊重他的感受,亦願意與他研究辛苦的因由,再商討解決的方法。這樣既能引導孩子具體說出感受,又能教導孩子積極面對問題,尋求解決方法。)
2. 當孩子說:「我只喜歡常識科(或其他科目)!」
回應禁句:「不可以只喜歡常識科,如果其他科目成績差,我還是會罵你的!」 、
「常識科的成績已經夠好了,不用那麼努力啦!」 、
「中英數的成績好,才會有前途!」
(小孩子「偏科」是頗為普遍的現象。孩子過份偏重某一科會令知識不夠全面,父母幫助他們作出調整是好事,可是家長不宜太著重中、英、數三科的成績,也不應該忽略了欣賞孩子努力的成果。)
回應金句:「你覺得常識科很有趣嗎?其實每個科目都有它的有趣之處,我們一起找找吧!」
(父母宜接受孩子偏愛某一科的事實。同時家長亦可嘗試與子女一同發掘學習其他科目的趣味性,使孩子提高學習其他科目的興趣。)
3. 當孩子說:「你好煩!」
回應禁句:「你是不是太過分?我提醒你,你還說我煩?」
(父母一番好意,孩子卻不知好歹地頂嘴,父母生氣是人之常情,亦應該讓子女明白你們的感受。可是表達感受需要技巧,如果只是把怒氣以責備的說話發洩出來,只會令孩子更反感,更沒耐性聆聽父母的教誨,效果適得其反。)
回應金句:「或許我過份關心你吧!但你的說話令我很傷心呢!」
(其實父母在每個孩子的心目中都佔有重要地位,不想令父母感到不快,他們在衝口而出的對父母無禮,他們或多或少都感到內疚。只要父母能控制自己情緒,平靜地告訴孩子自己是以疼愛他們為出發點,想不到會令孩子不快,然後再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讓孩子知道,還可以藉此機會教導孩子對長輩要尊重、有禮貌,以免再發生類此情況。)
4. 當孩子只顧看電視節目而不做功課,家長要他停止,孩子說:「再看一陣啦!」:
回應禁句:「最後一陣啦!」 、 「立即給我關上電視!」
(電視節目對孩子的吸引力和負面的影響力,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所以家長當然不會讓孩子沉迷看電視而坐視不理。但如果家長只是頒布命令禁止,孩子多數不會自我反省,亦不會意識到自己把看電視的時間一再拖延,又或者當時孩子正看得興致勃勃卻被家長關上電視,他們又怎能用心進行接下來的任務(做功課)呢!最終只會又是一場嘈吵拉鋸戰,甚至可能影響親子關係!)
回應金句:「再看十五分鐘,怎樣?」
(和孩子協議看電視的時間是很好的做法,一來可以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二來可以給孩子具體的看電視時間規定,他們可以有預算、有心理準備。這樣,孩子可以學習分配時間,亦可感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如果協議的時間未能令孩子看完整個節目,家長還可以為他們錄影,令孩子更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呢!)
5. 當孩子對父母說:「為什麼你可以,我卻不可以?」
回應禁句:「因為我是大人,你是小孩子!」 、 「我是你媽媽,我說不可以就不可以!」
(孩子說出「挑戰」父母的說話是成長過程中一個普通現象,這並不代表他們變壞了或是想刁難父母,而只是其自我形象進一步發展的象徵,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自主權,以肯定自我。其實,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確實有很多疑慮,父母宜冷靜地向他們解釋,而不應一句就以「大人」的權威壓下去,令孩子感到「有強權,無公理」。)
回應金句:「我完全尊重你想做某事的自由,但我卻擔心你這種行為對你是有害的。」
(孩子已經長大,需要獲得認同及尋找自我、自主。家長實應給予某程度的自主權,讓孩子學習獨立,但同時家長又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其實未達成年,很多事都不懂、不該做。這個階段的孩子實需要父母在身旁伴著走(千萬勿牽著他們走),給他們自主的同時又隨時給予意見及關懷!)
6. 當媽媽責備孩子打爛東西時,孩子卻說:「我用自己的錢買的!」
回應禁句:「錢是我給你的!東西也是我的!」
(孩子或許是因被媽媽責罵,才會不忿地說出悔氣說話,所以家長不應因太氣憤而與孩子鬥說悔話,以致愈說愈糟。)
回應金句:「爸媽不會跟你計較錢是我還是你的。所以你這樣說,會令我很傷心的啊! 而且物品破了,跟誰付錢沒有關係呢!」
(小孩子打破了東西,心情一定難受,所以父母宜先加以安慰,而不是責罵。父母應以真情打動孩子,再糾正他們的錯誤價值觀---以為只要是自己付錢,便可以隨便對待物品。)
資料來源:《鼓勵孩子100金句2 》 黃美莉 星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