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
家長通訊
家長如何預防子女濫用精神科藥物
近年,香港的傳媒經常報導有關青少年濫用藥物的問題。由此可見濫用精神科藥物的問題日益嚴重。而本港青少年濫用藥物及違禁藥物問題漸趨幼齡化,由十一至十三歲或以下被呈報濫藥的青少年人數於近兩年急升。最年輕的只得八歲。升幅達四點七倍以上,截止今年六月,已達六十五人,數字令人驚駭。
由於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對新鮮事物有強烈好奇心,容易受到朋輩影響及他人唆擺,加上他們對濫用藥物的害處一知半解,往往自以為有自制能力。因而嘗試濫用藥物,以致染上毒癮,前途盡毀。
以下的例子可看到青少年濫用精神科藥物的心態及看法,若家長能明白及了解子女濫用精神科藥物背後的動機及心態,作出適當指導及早介入,應可減少這些問題發生。
1.出於好奇、貪玩:「D毒品都好似好正咁,吸毒新鮮刺激,試下都好喎」
2.尋求刺激、嘗試新事物:「人生日日都係咁,無新意,係時候攪攪新意思,刺激一下啦」
3.自信心太強:「就算上癮,都好容易戒,一定無事!!」
4.心情苦悶,壓力沉重,逃避現實:「今次測驗又唔合格,都唔知點做好,我覺得自己一無事處,吸毒令我忘記煩腦及卸下重重的生活擔子」誤解(誤信偶然吸毒不會上癮)
5. 誤交損友,朋輩影響:「我朋友都有吸毒,佢都無事啦,仲叫我試下!」
6.無聊、空虛:「終日百無聊賴,吸毒會增加我生活情趣」
7.缺乏家庭溫暖:「我覺得生活苦悶,無人關心,阿爸阿媽日日都要返工,生存無意義」
8.受朋輩唆擺:「我D朋友叫我吸毒,我唔聽佢講,就好似唔比面,唔好意思」
身為家長的你,更是第一道防線,如發現子女出現以下徵狀,父母需特別加以留意:
個人方面 |
家庭及朋輩方面 |
學業及工作方便 |
- 行為鬼祟、生活模式突然改變、心神不定、神不守舍 - 常躲在房間或洗手間 - 情緒異於往常、喜樂無常、煩躁不安等 - 反應遲鈍呆滯、反常地精神、抑鬱、有幻覺、幻聽等 - 胃口轉變、說話含糊、面色轉變等 |
- 無故疏遠家人、關係不和 - 經常晚歸或藉口外出 - 經常向家人或朋友借錢 - 順手牽羊 - 與固定朋友疏遠,交往新朋友 - 交往的朋友神情怪異,言談間夾雜暗語或藥物用語,例如四仔、K 仔、五仔、草、牛牛等 |
- 做事或讀書不專心,學業成績或工作效率不斷退步 - 對學校活動突然不感興趣 - 遲到、曠課、不想返學返工 - 來歷不明藥丸、粉狀物質、藥水樽、錫紙、手捲煙、細小而無濾咀的煙頭、針筒、有兩枝飲管的膠樽或果汁盒等 - 身上有天拿水或大麻味 |
預防子女濫用精神科藥物,父母親該怎麼辦?
1. 父母離異再婚或單親家庭,應注意孩子的心理不平衡。
2. 注意身教,對子女的管教有一致的標準,與子女應有良好的溝通方式。
3. 對個性脆弱自卑感重及容易衝動侵略性強的孩子,應因材施教多加關懷。很多吸毒行為只是青少年的反抗心態所致,父母需了解其動機,用其他方式讓子女滿足自我獨立、實踐成就的需求。
4. 好奇與無知是青少年吸毒的重要因素(佔96%),提供充分煙毒資訊,使其了解吸毒的代價。反毒教育宜從小學開始,提供資訊不當易造成反效果。
5. 研究指出:「家庭」是藥物濫用諸多原因中最主要的因素,家庭互動關係的改善,父母親多關心子女,有助於減少及有效預防子女施用毒品。
6. 認識有關毒品資訊,發現子女施用毒品的早期徵候,即速予處理。
7. 掌握子女交友情形,協助他們抗拒不良朋友的誘惑。
8. 培養子女正當嗜好,作為情緒的發洩,減除其受挫折的壓迫感, 調劑身心,避免以毒品作為排遣休閒的方法。
9. 染上毒癮的人,通常先試著吸煙,再喝酒,最後陷入吸毒的深淵 ,未成年子女不吸煙、喝酒,施用毒品的機會減少。
10. 發現子女有施用毒品徵候時,應先鎮定不可發脾氣尋求協助機構幫忙化解。
11. 多參加學校的家長座談會,藉此更了解子女,增進親子關係。
12. 父母應體認「反毒」、「拒絕毒品的誘惑」,不只是政府、學校、青少年本身要負責,更重要 的父母應全力投入參與,才能成功。
和諧家庭關係及親密的親子感情,是預防青少年染上毒癮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