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通訊【第四期】二零零零年十二月

由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產生變化,他們極渴望獲得尊重和自主,希望父母重視他們的意見;又當他們做錯時,也希望父母明白和體諒他們。可是,大部份父母都擔憂青春期的子女心智未成熟,容易學壞,便事事緊張,管教方式可能比以前更嚴緊,以致親子間產生隔膜和衝突。其實,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和子女必須學習「有傾有講、互讓互諒」,尤其父母要小心說話用語,以免無意間傷及孩子的弱小心靈,又破壞親子關係,效果適得其反。有見及此,香港青年協會家庭生活教育組於本年初進行了「TEEN··爹」傾談運動調查系列,其中調查了小學生「最喜歡父母的說話」及「感覺最難受的父母說話」,以供家長參考,現節錄如下:


  小學生最喜歡父母的說話:     小學生感覺最難受的父母說話:
1.

成績幾好喎,獎你一份禮物。

1.

死蠢/無腦!

2.

考試唔好唔緊要,盡(左)力就得喇!

2.

睇人(地)幾叻,你學(下)人啦!

3.

失敗唔緊要,最緊要唔好放棄。

3.

讀書又唔見你咁叻。

4.

你真係乖喇!

4.

衰(野)你就學足,好(野)唔見你學。

5.

你想亞媽/亞爸點同你慶祝生日?

5.

咁多人死唔見你死!

6.

加你零用錢。

6.

讀屎片。

7.

成績幾好喎,抵讚!

7.

生舊壽司好過生你!

8.

放假想亞媽/爸同你去邊?

8.

駁咀你就叻。

9.

真係有進步!

9.

大人講(野)幾時到你出聲。

10.

唔錯喎,俾心機!

10.

去做乞兒。

 

調查分析:

  1. 「小學生最喜歡父母的話」首三項均與學業表現有關,反映出小孩子普遍面對學業壓力,亦很緊張父母對自己學業的評價。
  2. 「小學生最喜歡父母的話」中共有七項與鼓勵、讚賞及關懷有關,反映出孩子很重視父母對他們的愛護,他們仍然非常依附父母。
  3. 「小學生感覺最難受的父母說話」首三項都是貶低能力及厭棄的話,顯示出子女往往很介意父母以偏概全的思想。
  4. 「駁咀你就叻。」、「大人講嘢幾時到你出聲。」這兩句反映出孩子(尤其是青少年)期望獲得父母尊重、能夠表達自己意見的特性。

建議:

1. 以鼓勵讚賞代替眨低能力

建立子女自尊與自信,乃由父母多說正面、積極的說話開始。父母宜對子女多讚賞、鼓勵與關懷,以提昇子女的自尊感。具體而言,父母可以關懷及體諒子女的心情,對子女所付出的努力表達鼓勵及讚賞。

2. 接納多元發展,避免側重學業成就

父母不宜過份著重子女的學業成就,只需孩子盡力而為便可。除了學業外,家長宜多關注孩子之品格培育,及發展其他潛能,令孩子可均衡發展「德、智、體、群、美」五育。

3. 以情感鼓勵代替物質獎勵

口頭讚賞、身體語言、精神鼓勵等情感獎勵比物質獎品更能有效地加強子女正面行為和建立親子關係。

學生輔導主任:黃靜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