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21世紀是「大數據」時代,在資訊流動極速的時代,要配合時代的步伐。我們的任務不再單單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創設機會給他們運用所得的知識,藉以將知識作深層建構。我們培育樂於學習、敢於學習、善於學習的新一代。
二.願景
讓學習變成一樂事,培育學生成為樂於學習、敢於學習、善於學習的終生學習者
三.理念
要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課程的設計、教材的選取,應要讓他們能體會學習的趣味,以及能運用知識的成功感。教師協助學生將知識遷移,成為活學活用的學習者。
四.目標
-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 培養學生的正向價值觀,擁有自愛、自重、自省、自律的精神。
- 培養學生樂於學習,勇於創新,具備面對未來社會挑戰的能力
五.策略
- 合作學習策略:透過合作學習,以高能力帶領能力弱的學生,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帶動學生主動學習。
- 自主學習策略: 課程中加入預習、學習日誌、課後延伸等學習經歷,帶動學生進行自學。指導學生訂立自己旳學習目標,選擇自己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積極態度,為終身學習奠下根基。
- 思維訓練策略:課程中帶動學生學習及運用有效思考方法, 如「六頂帽子」法、KWL、組織圖、腦圖等。又透過解難課程,培養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
- 有趣學習策略:以動手作活動及兒童文學為切入點,為學生提供有趣的學習材料,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一件樂事。
- 多元智能策略: 為讓學生接觸不同的學習經歷,拓闊其學習視野,學校在常規課堂中設立「多元活動課」,期望學生能得到均衡的發展。校方按學生學習的能力和需要,舉辦戶外學習、宿營、工作坊、講座及各類校外參觀、跨學科聯課日、海外交流等活動,擴寬學生視野,並定期舉行各項校內比賽及參加校外比賽。
- 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策略:根據學生需要進行多樣化的學習活動,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有機會完成能力所達的學習任務,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此外,亦於課後提供多項課後拔尖補底的課程、課後功課輔導班,以支援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發展其不同潛能。
- 連結社區策略: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引進社區團體,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經歷。同時鼓勵學生透過服務社會,將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 教師增值策略:透過舉行定期主題性的共同備課會議、同儕觀課、指導課、專業發展會議及教師個人發展專案,以提升教師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需要的能力。
資優教育
一. 理念
本校辦學宗旨是「以積極推行學生品德、學業與活動並重的訓練為宗旨。並以『學生為本,一個也不放棄』為信念,致力令學生「各盡所能、發揮所長」,達至全人發展。」我們相信每個學生皆有不同的潛能及資優特質,我們認同「資優教育普及化和普及教育資優化」的理念,學校應為他們提供適切及具系統的教育機會,讓他們發揮個人潛能。
二. 資優學生的定義
根據「教育統籌委員會」《第四號報告書》(1990)的文件中指出,資優學生有以下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特出成就或潛能的學生:
智力經測定屬高水平(120或以上屬優異;130或以上屬資優);
對某一學科有特強的資質;
* 有獨創性思考 ── 能夠提出很多創新而精關詳盡的意見;
* 在繪畫、戲劇、舞蹈、音樂等視覺及表演藝術方面極有天份;
* 有領導同輩的天賦才能—在推動他人完成共同目標方面有極高的能力;
* 心理活動能力—有卓越的表現或在競技、機械技能或體能的協調均有特出的天份。
七.STEM 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