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科

電子學習有助提升教學質素,為學生提供更佳的學習經驗,並能促進學生實踐自主學習。

學校於早前參加了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 ,不斷加強學校的無線網絡基礎設施及購置平板電腦,讓學生於校園內,使用平板電腦,進行學習。

隨著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的開展,學校的電腦科亦開始使用電子課本上課。

電腦科目標

  • 學生能掌握電腦基本操作,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 培養學生成為主動、富有探究精神和具有創意的學習者。
  • 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進行互動學習。
  • 學生對電腦產生興趣,培養其終身自學的態度和能力。
  • 培養學生懂得在網上瀏覽資料,但不會抄襲別人的內容,尊重知識產權。

電腦科電子書

活動花絮

20230327_061620

.前言

21世紀是「大數據」時代,在資訊流動極速的時代,要配合時代的步伐。我們的任務不再單單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創設機會給他們運用所得的知識,藉以將知識作深層建構。我們培育樂於學習、敢於學習、善於學習的新一代。

.願景

讓學習變成一樂事,培育學生成為樂於學習、敢於學習、善於學習的終生學習者

.理念

要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課程的設計、教材的選取,應要讓他們能體會學習的,以及能運用知識的成功感。教師協助學生將知識遷移,成為活學活用的學習者。

.目標

  1.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2. 培養學生的正向價值觀,擁有自愛、自重、自省、自律的精神。
  3. 培養學生樂於學習,勇於創新,具備面對未來社會挑戰的能力

.策略

  • 合作學略:透過合作學習,以高能力帶領能力弱的學生,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帶動學生主動學習。
  • 自主學習策略: 課程中加入預習、學習日誌、課後延伸等學習經歷,帶動學生進行自學。指導學生訂立自己旳學習目標,選擇自己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積極態度,為終身學習奠下根基。
  • 思維訓練策略:課程中帶動學生學習及運用有效思考方法, 如「六頂帽子」法、KWL、組織圖、腦圖等。又透過解難課程,培養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
  • 有趣學略:以動手作活動及兒童文學為切入點,為學生提供有趣的學習材料,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一件樂事。
  • 多元智能策略: 為讓學生接觸不同的學習經歷,拓闊其學習視野,學校在常規課堂中設立「多元活動課」,期望學生能得到均衡的發展。校方按學生學習的能力和需要,舉辦戶外學習、宿營、工作坊、講座及各類校外參觀、跨學科聯課日、海外交流等活動,擴寬學生視野,並定期舉行各項校內比賽及參加校外比賽。
  • 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策略:根據學生需要進行多樣化的學習活動,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有機會完成能力所達的學習任務,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此外,亦於課後提供多項課後拔尖補底的課程、課後功課輔導班,以支援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發展其不同潛能。
  • 連結社區策略: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引進社區團體,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經歷。同時鼓勵學生透過服務社會,將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 教師增值策略:透過舉行定期主題性的共同備課會議、同儕觀課、指導課、專業發展會議及教師個人發展專案,以提升教師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需要的能力。

資優教育

. 理念

本校辦學宗旨是「以積極推行學生品德、學業與活動並重的訓練為宗旨。並以『學生為本,一個也不放棄』為信念,致力令學生「各盡所能、發揮所長」,達至全人發展。」我們相信每個學生皆有不同的潛能及資優特質,我們認同「資優教育普及化和普及教育資優化」的理念,學校應為他們提供適切及具系統的教育機會,讓他們發揮個人潛能。

. 資優學生的定義

根據「教育統籌委員會」《第四號報告書》(1990)的文件中指出,資優學生有以下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特出成就或潛能的學生:

智力經測定屬高水平(120或以上屬優異;130或以上屬資優);

對某一學科有特強的資質;

* 有獨創性思考 ── 能夠提出很多創新而精關詳盡的意見;

* 在繪畫、戲劇、舞蹈、音樂等視覺及表演藝術方面極有天份;

* 有領導同輩的天賦才能—在推動他人完成共同目標方面有極高的能力;

* 心理活動能力—有卓越的表現或在競技、機械技能或體能的協調均有特出的天份。

教育局網頁-資優教育發展

校本資優教育三層架構推行模式

.STEM 

STEM 課程

  STEM 教育的主要目標,包括讓學生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提高他們對科學、科技和數 學的興趣;加強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培養創造、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育與STEM相關範疇的人才/專家,促進香港的發展。

  本校STEM課程主要融入數學科、常識科及電腦科課程。並透過提供相關的全方位活動(電腦編程班、3D打印班等)、參與校外STEM比賽、校本STEMDAY等,培育新一代對科技的認識。

大學支援計劃

何郭佩珍中學iPad遊蹤

環保火箭訓練

魚菜共生工作坊

STEM DAY

製作羅馬炮架

Mbot

HOTWHEELS

水火箭

電腦科

Scratch課程

(使用Scratch程式設計與編寫簡單的互動遊戲和動畫)

賽車對賽遊戲

壁球遊戲

迷宮遊戲

Micro:bit 編程課程

學習編程原理

訓練邏輯思維

小手工:製作指南

3D打印及設計課程

學生使用的電子書

TinkerCad 軟件

3D打印機

3D打印材料

常識科

STEM 教育的重點在於強化學生在科學、科技及數學教育各學習領域及跨學習領域的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生活創意製作

環保沙鎚

閉合電路

閉合電路

參加校外科技活動

三年級自製溫度計

數學科

去年本校數學科與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合作,就四至六年級圖形與空間的課題進行了「3D立體打印筆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研究」。六年級以「截面」、五年級以「立體圖形」及四年級以「對稱圖形」為題完成有關的學習研究。

老師針對各課題的難點而設計嶄新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身操作3D立體打印筆進行學習。教師肯定3D立體打印筆在數學學習中,能鞏固學生的圖形概念,尤對較難的部分作出促進學習的成效。

本校數學科與現代教育研習社創奇思科技工程公司合作,為學校的STEM DAY舉辦有關「方向運算思維編程」的遊戲活動。

六年級透過運用3D PEN學習「截面」

五年級運用3D  PEN 學習製作「立體」

四年級利用3D  PEN學習「對稱圖形」

分組匯報

同學們學習編寫簡單的程式

學生的積極參與,數學科

STEM 遊戲活動得以成功舉行

利用自己所編寫的程式與其他

同學對戰比賽,寓學習於娛樂。

透過動手操作增加對立體的認識

分析立體的面

透過操作發揮創意

透過操作掌握立體的面

分組探究計算立體體積的方法

透過實物操作掌握計算立體體積的方法

中文科

本科宗旨

語文是學習各門學問的基礎,協助學生學好語文是本科組最重視的工作。本校中文科組以「有趣學習」的宗旨,以趣味與教學功能並重的多元化學習材料,補充現有教材的不足,有趣的學習經歷有助學生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從中掌握和建構語文能力。在加強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正確的品德情意和價值觀。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誘發他們自主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

我們努力,因為我們相信中文科也應要肩負起引導孩子發展成為一個健全的社會一份子的任務。

課程簡介

 

校本兒童文學課程

本科組以「有趣學習」的宗旨,持續優化及發展現有的校本兒童文學課程,我們開發了融合圖畫書、童詩、童話、散文、少年小說等教材的校本兒童文學課程,通過不同的文體向學生展示多樣化的語文面貌。我們發現教材的內容愈有趣,愈能引發學童的閱讀樂趣,而他們亦能因而透過這些教材,感受文學世界中的真善美。

文學教學是新語文課程的重要一環,它緊扣著語文教學每一個要素,結合聽、說、讀、寫等能力,培養學生的各種共通能力,讓學生學會怎樣掌握知識,建構知識之餘,還能將學習得來的知識運用在生活中解決日常遇到的問題。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閱讀規劃與策略

自主學習是21世紀學童必須具備的能力。教育局在《中國語文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2004)中提出了語文自學為中文科的學習目標,期望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培養自學能力,為終生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閱讀是一個高級而且複雜的心理認知過程,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調動腦中已有的知識基模,進行比較、聯想、推理、預測、判斷等認知行為的加工,對閱讀的文本、篇章產生相互作用,將新獲得的信息與原有的認知整合,或改組、重建,以接納新知識。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我們明白閱讀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密切關係,學生能掌握不同的閱讀策略,便能更有效的獲取知識。因此本校非常著重規劃閱讀策略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本校的寫作教學設有評講課,提高學生自行檢視寫作進程的意識,調控創作的策略和依據老師和同儕的意見修改寫作。 此外,各級均會完成成語冊,學生需自訂學習目標,積纍並運用成語,豐富口頭及書面表達,並且反思自學成果,調節學習的步伐。最後,學生會掌握摘錄筆記、組織資料的技巧,於學習日誌記下學習重點,延伸和反思所學。

中華文化課程

中華文化是中國語文不可缺的一環。為加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本科組為一至六年級學生編製了校本古詩文學習教材。教學以誦讀為中心,讓學生在吟誦中感受文學之美。並通過與生活結合的深討論,鼓勵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反思。

本科組以品德情意教育為縱軸,結合古文、現代文學及兒童文學,設計出一套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的教學單元。以不同層次的教材,透過多角度的思考和多方向的計論,引導學生深入探討中華文化中的品德情意與自身的關係,進而自我反省,並在道德上的自覺實踐。

電子學習

課堂活動加入電子學習元素,透過有趣的媒體,有效提升學習動機,促進學習效能,亦能增加學習的自主性。學習不再受制於固定的時間表內,而是變得富有彈性及個性化,學生可以在家裏完成預習,又可以在課後進行延伸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得以拓寬,因此學習的步伐也可因應個別需要而進行調適。

喜閱寫意計劃

為幫助初小學生在中國語文學習上奠下穩固的語文知識基礎,中文科在一至三年級推行由香港大學發展的「悅讀‧悅寫意(三)」課程,以提升學生於中文科的學習效能。「悅讀‧悅寫意(三)」課程採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以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從活動中愉快地學習,有系統地從聽、講、讀、書全方位提升語文基礎能力,同時能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從而得到更佳的學習果效。

學生成就

本校中文科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提升個人自信。在寫作方面,本校學生屢獲殊榮,曾獲「冰心作文獎」三等獎、「全國性新詩創作比賽」一等獎、「全港學界微型小說創作比賽」三等獎、「滬粵港寫作小能手現場作文比賽」二等獎及「中國語文菁英計劃」銅獎。另外,學生勇奪「香港學校朗誦節獨誦」冠軍、「香港學校朗誦節集誦」亞軍、「慶回歸 ‧ 寫書法比賽」冠軍及「身心健康 ‧ 幸福快樂」書法比賽季軍,成績斐然。

學生活動

本科透過多元化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他們的共通能力。活動包括中文雙週、專題研習、聯課活動日、喜閲寫意日、心意卡設計、故事演繹等有趣的校園活動。

五年級《大自然的文字》校園遊蹤活動,從單元教學延伸至科普百科,讓同學跳出教室,透過刺激的活動認識大自然。

創校40周年校慶親子標語創作比賽得獎作品

自學園地

The English Subject

1. The aims of the English subjec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our school

    They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1.1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Guide:

To provide every student of English with further opportunities for extending thei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ultures of other people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for personal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further studies, pleasure and work in the English medium.

1.2 The mission of the English subject

The major concern of the subject is to arouse the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in reading.

 

2.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cuses of Different Levels

There are totally two Native-speaking English teachers (NETs) working in our school.

To develop student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in daily life contexts, English teachers,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Native Speaking English teachers of respective levels, carry out various classroom learning activities or engage students in effective language programmes, so as to help them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items purposefully.

A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reading interest and skills is emphasized, students of each level are taught by the NET in a reading lesson every week using the Raz Plus online reading platform as well as colour printed readers. Students can also listen to the recordings of their favourite books at home when they are free via the reading platform. They can read the books, record their readings and send them to their English teachers.

2.1 The Junior Levels

Students of P1, P2 and P3 are engaged in the Space Town Literacy Programme initiated and monitored by the NET Section of the Education Bureau. In the programme, students learn six literacy development modules every year. Some lessons are collaboratively taught by the NET of their level and the Class English teacher, with the help of the Classroom Assistant in the English Room while the others are mastered by the Class English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 Students’ 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 of words have been improved because of the use of phonics teaching while their writing abilities have been enhanced because of the adoption of process writing.

 

 

 

 

2.2 The Senior levels

In the current academic year, P4 students are engaged in the Quality School Improvement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eanwhile, P5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Quality Education Fund Thematic Networks (Schools) programme implemented by the Education Bureau.

          Using e-Learning to develop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21st century skills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ity, collaboration and self-regul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ers’ assessment literacy

3. Co-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items authentically,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are organized.

3.1 Interactive Storytelling Class

3.2 Christmas Week

數學科

課程簡介

「不用為用,眾用所基」── 數學是發展科技的基本元素。我們認為若想一個國家富強,科技發達,必須先讓學童有良好的數學基礎。

我們希望學生透過多元化的數學學習,能掌握數學的基本概念及運算能力,增強他們的分析、傳意、推理和解難的能力,鼓勵他們進行探究和自主學習,從而使他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應用,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本科宗旨

  1. 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 誘導學生理解及掌握數學的基 本概念和計算技巧;
  3. 發展學生的思維、傳意、解難及創造能力;
  4. 培養學生的「數字感」和「空間感」;欣賞數和圖形的規律及結構;
  5. 透過基礎數學知識,加強終身學習的能力。

 

目標

 1.協助學生理解及掌握以下各項的基本知識:

  • 圖形與空間
  • 度量
  • 數據處理
  • 代數

 

2.協助學生培養下列各項技能:

  • 進行整數、分數、小數和百分 數的基本計算,包括心算及 筆算;
  • 探究數和圖形的規律及結構;
  • 估算和估量的基本策略;
  • 「數字感」及「空間感」;
  • 搜集及分析數據;
  • 學習對事物觀察、分析、理解及作判斷;
  • 運用數學語言作為傳意工具;
  • 建立及解決問題;
  • 運用現代科技去學習數學。

 

3.協助學生培養學習數學的態度:

  • 學習數學的興趣;
  • 欣賞數和圖形的規律及結構;
  • 有信心學習及運用數學知識;
  • 獨立思考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 樂意與別人合作和重視他人的貢獻;
  • 仔細計算及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

常識科

常識科課程旨在協助學生

● 保持健康的個人發展,成為充滿自信、理性和富責任感的公民。

● 認識自己在家庭和社會所擔當的角色及應履行的責任,並關注共同的福祉。

● 培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共致力貢獻國家和世界。

● 培養對自然及科技世界的興趣和好奇心,了解科學與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 關心及愛護周遭的環境,實踐綠色生活。

科本特色

● 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讓他們更了解自己、社會、國家和世界。

● 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有效地學習和運用共通能力,以探究與科學、科技及社會相關的課題和事件。

● 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讓他們有健康的個人與群性發展。

本校專題研習

「綠色智慧城市」為專題研習的大方向,各級專題研習以學生為主導,配合STEM課程,通過學生「動手」、「實作」從而培養學生自主解難、協作和創意的能力。

STEM DAY

為培養下一代運用科技、工程知識以解決21世紀中的問題,我校每年舉辦STEM DAY,透過創設跨學科學習時段,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不斷嘗試改良設計,製作出最佳的成果。

一年級紙飛機    二年級泥膠船  三年級羅馬炮架  四年級氣動車  五年級雞蛋撞地球  六年級水火箭

服務學習

服務學習讓學生透過社區服務獲取親身的學習經驗,在真實的環境中應用所學。服務的對象多是安老院、幼稚園、長者鄰舍中心等。

 

本學年十大新聞選舉結果

視藝科

本科目標

● 培養創意及想象力
● 培養評賞藝術的能力
● 發展技能與過程
● 認識藝術的情境

 

 

本科課程特色

本校視覺藝術科積極推動跨學科學習活動,以擴闊學生的學習領域及鞏固學生的知識,使學生在實踐學習不同的創作媒介及技能的同時,亦可建構知識及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

 

在視覺藝術課堂上,學生除了可以認識美術的發展和文化間相互關係外,更可以從視覺藝術課堂中學會如何觀察、描述和對美術媒材以及周遭的視覺現象作分析。

 

然後在課堂中,教師更會融入藝術家的生評事跡及畫作予學生欣賞。透過欣賞現代、過去及不同文化的美術作品,可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讓他們可表達個人對美的感受,形成個人品味。

 

本校會積極鼓勵同學參加校外校內的藝術活動或比賽,使他們能透過參與藝術創作活動獲得愉悅、享受及滿足,從而培養他們對藝術的終身興趣。

自學網

藝術網址介紹:

音樂科

常用網址

科本內容/特色

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的發展創造力和評賞音樂的能力,並透過音樂有效地溝通;培養美感及對文化的認識;發展音樂技能和建構音樂知識,並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與態度及透過參與音樂活動獲得享受及滿足,並成為終身興趣。

 

學習目標及策略

  • 培養創意及想像力
    • 發展音樂意念和掌握創作技巧,配合演奏和聆聽,以培養創意和想像力;
  • 發展音樂技能與過程
    • 發展演奏的技巧以體驗和表現音樂,以實踐過程中,重視培養音樂想像力和音樂感;
  • 培養評賞音樂的能力
    • 理解音樂並作出回應和評賞,以培養審美能力;
  • 認識音樂的情境 
    • 認識音樂的功能,並瞭解音樂與文化的關係。

課程配合學校發展:

  1. 學生在參與不同的音樂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提升學習成效,配合學校發展,深化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從而讓學生學堅毅不屈的精神,發揮潛能,建立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2. 建立學生正向文化,培養學生正向及積極的人生觀。

20191022四年級管風琴音樂會

20190628體藝匯演

20190516班際音樂比賽

20190430樂韻播萬千音樂會

20190125大埔區校際歌唱比賽

20190118中華文化日

20181221「藝苗會」就職禮暨慶祝聖誕才藝比賽決賽

20181123「南音杳裊」活動

2018中樂台灣交流音樂之旅

體育科

 校本學習資源

學習影片

目標

  • 讓學生認識參與運動的重要性,鼓勵學生養成良好運動習慣
  • 透過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體格及改善學生的體適能
  • 培養學生對運動的興趣及提高學生運動水平,養成參與適當體育活動的能力
  • 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公正的態度,學習合作和守規的體育精神
  • 培養學生的合群性及對團體的責任感和歸屬感
  • 提供多元化的體育活動,培養學校的體育風氣和運動文化

活動

  • 派校隊參與各類型校際田徑、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欖球及游泳比賽
  • 舉辦校運會
  • 於籃球場設跑道,讓學生進行跑步活動
  • 小息期間讓學生在多功能活動場自由進行乒乓球活動
  • 舉辦田徑、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壁球及游泳的興趣和校隊訓練班
  • 推行SportACT獎勵計劃

普通話科

科本內容/特色

 

創設普通話語言環境,提昇學生學習及運用普通話的興趣

包括普通話週、普通話週會、普通話比賽、「愉快學習普通話」獎勵活動:包括回答「普通話大使」的提問、普通話書籍推介及用普通話跟老師交談等。

增強拼音知識,提昇學生拼讀的能力

一年級學生增添輔助教材,奠定良好的拼音基礎。

參與校內外比賽

透過參與校內外的普通話比賽(朗誦、繞口令、寓言故事及廣播劇等),提升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

提供多元化的網上學習資源

本校的普通話科網址庫連結相關的普通話網址,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普通話大使

是普通話科的拔尖計劃。透過推選校內的普通話先鋒,協助推動校內的普通話活動,包括在「愉快學習普通話」活動中,利用小息的時間,向同學提問問題,提升同學學習及運用普通話的機會,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普通話展板

為配合「愉快學習普通話」的活動,今年有三個不同的普通話學習主題,利用展板展示圖卡的內容,包括中、英文對譯及標上拼音,提升學生對兩文三語的認識。

普通話比賽

校內

在普通話週期間,舉辦普通話才藝比賽,形式不限,例如朗誦、話劇、繞口令、歌唱等,透過不同的形式展示同學的學習成果,亦藉此提升同學對運用普通話的能力及興趣。

校外

2020-2021年度

「第72屆校際朗誦節」共5人參加:1人獲普通話散文獨誦冠軍,1人獲普通話散文獨誦季軍, 3人獲優良獎。

「第37屆GAPSK全港普通話朗誦比賽」:1人獲得亞軍。

共4人參加「第32屆全港中小學普通話演講比賽2021」:3人獲得優異星獎,1人獲得良好獎。

共11人獲得「2020年粵港澳姊妹學校中華經典美文朗誦比賽(廣州)」最具風采獎及優秀獎。

2019-2020年度

「第71屆校際朗誦節」共20人參加:

1人獲普通話散文獨誦亞軍,1人獲普通話散文獨誦季軍,1人獲普通話詩詞獨誦季軍, 6人獲優良證書,2人獲良好證書。

「第35屆GAPSK全港普通話朗誦比賽」:1人獲得冠軍。

「培生校際朗誦比賽2019」:1人獲得季軍。

普通話親子標語創作比賽(2019-2020)

主題為「正向教育」,推動全校學生參與標語創作比賽,標語以符合普通話語法規範和讀音為準則,藉此推動「正向校園」的訊息。經校內老師評審後選出優勝作品,並張貼在走廊的牆壁上,彼此分享和激勵。所有得獎同學獲校長頒發獎狀及禮物,以示鼓勵。新學年(2020-2021)將繼續舉辦標語創作比賽。

普通話週之活動

每年舉行普通話週,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增進同學們對普通話的認識,如小息時用普通話跟老師交談;欣賞普通話動畫片或故事;普通話活動工作紙;校內普通話演繹比賽等。

電腦科

電子學習有助提升教學質素,為學生提供更佳的學習經驗,並能促進學生實踐自主學習。

學校於早前參加了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 ,不斷加強學校的無線網絡基礎設施及購置平板電腦,讓學生於校園內,使用平板電腦,進行學習。

隨著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的開展,學校的電腦科亦開始使用電子課本上課。

電腦科目標

  • 學生能掌握電腦基本操作,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 培養學生成為主動、富有探究精神和具有創意的學習者。
  • 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進行互動學習。
  • 學生對電腦產生興趣,培養其終身自學的態度和能力。
  • 培養學生懂得在網上瀏覽資料,但不會抄襲別人的內容,尊重知識產權。

電腦科電子書

活動花絮

20230327_061620

成長課

成長課透過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安全教育、世界及正向教育六個範疇,培養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成長課著重生活化的學習內容,緊扣學生於各學習領域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培養學生的品德及公民素質。

課程涵蓋十個價值觀導向,包括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同理心和勤勞。

全校均採用文林出版有限公司編印的《新編成長列車》小學生命教育課程教材,配以廉政公署製作的「小學德育計劃」的電子故事及教學資源,推動價值觀教育。

活動花絮

「齊來認識基本法」--展板巡迴展覽